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",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,负责收集外部的声音信息,并通过听神经通路传递给大脑的听觉中枢处理。王继群教授呼吁市民重视耳健康,出现听力下降、耳鸣、耳朵流脓等症状,应及早引起重视,否则可能影响听力功能,造成生活质量下降,甚至危及生命。
听力下降
听力下降 也称听力损失、耳聋,有先天遗传性的,也有后天获得性的。不少人都经历过“听不到、听不清、听得不舒服”等症状的听力损失,这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:
◎ 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,容易错失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导致不会说话或吐字不清;
◎ 如发生在儿童、学生和中青年身上,会影响学习和工作、减少就业机会和阻碍事业发展;
◎ 听力损失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如因交流困难而导致社交障碍、影响人际关系,产生抑郁、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,发生老年痴呆的比例也高于健听人群。
耳鸣 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,主观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感觉。通俗来讲就是人耳通常感觉耳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,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。
耳鸣的危害有哪些:
1. 影响听力和日常沟通:当与他人交流时,非常响的耳鸣常常会使人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。
2. 影响健康睡眠作息:耳鸣在夜深人静时会响的很厉害,往往使人难以入眠。
3. 影响心理情绪: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、忧虑、焦急、抑郁等情绪变化。
耳朵流脓 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表现。王继群教授呼吁,出现这类症状,决不能掉以轻心,应及时考虑治疗,因为耳朵反复流脓时间长了可能导致面瘫、耳聋;要检查看看耳内有没有肉芽或胆脂瘤,尤其是当耳朵流出的脓有臭味时要特别注意,及时手术,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。
保护听力,终生受益
听力如此重要,我们除了树立保健意识,还要怎么具体保护已有的宝贵听力呢?
◎ 避免接触噪声:勿长时间待在高强度噪声的环境中;长期暴露在噪音中的工作者要佩戴防护耳罩、耳塞,阻隔噪声的传播;
◎ 减少耳机使用时长:尽量不要在吵闹的场所使用耳机,在使用时遵守60-60原则(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输出的60%、不要连续使用耳机超过60分钟);
◎ 避免物理性伤害:如感冒后正确擤鼻、讲究用耳卫生,避免掏耳朵造成外伤、游泳时进水、外伤等引发耳部疾病;纠正不良习惯,不要随便挖耳,积极治疗相关疾病;
◎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:合理安排作息起居,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;饮食应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,注重营养均衡。
◎ 防止药物性耳聋:避免服用一些耳毒性药物。
早期诊断,避免听力残疾!
如果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咽喉-头颈外科做全面检查,分析听力损失的原因,根据其性质、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。由于其它一些系统疾病也伴有听力下降的症状,这时听力损失是继发性的,必须进行专业诊断,标本兼治。
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干预
配合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,学生、有职业耳病的工种、老年人群体应定期开展听力筛查,及早发现轻微或隐匿性听力损失,尽早干预,避免听力损伤进展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。王继群教授建议市民:在每年的健康体检中,把听力检查纳入体检项目。